污水處理問題解答(五)
作者:admin 瀏覽次數:1610
1.問:關于有機磷農藥混合廢水如何能夠有效處理,使 COD達到 500 mg/L 以下?
答:這類廢水關鍵是預處理,然后用生化,預處理也最好分開,如高濃度有機廢水可用內電解等,含磷廢水可用堿水解等。
2.問:本公司廢水處理裝置的進水 COD>17000 mg/L,BOD>6500 mg/L。擬采用 SBR工藝,不知道能否達到達標排放(工業水排放標準)?
答:用厭氧處理或其它方法處理后再好氧處理,否則投資和運行費用會很高。
3.問:我們廠污水處理采用的是 SAST 工藝,運行一年多來,脫氮效果不是很好,一直找不到改進的方法。以下是某天的進出水指標:
COD 951mg/L,58mg/L
BOD5 480mg/L ,6mg/L
TP 6.7mg/L ,0.6mg/L
TN 34.7mg/L ,4.9mg/L
SS 798mg/L,33mg/L
NH3-N 22.05mg/L 19.86mg/L
進水COD,BOD,SS偏高的原因是污泥脫水效果不好,濾液是直接排入進水泵房而導致的 。(如果排除濾液的話,COD=350, BOD=180 ,SS=100 左右),每天的進水量在32000T。選擇池的停留時間在21min,有4臺攪拌器。
4個模塊,共8個池子。每個模塊有效容積 14000m3,每個模塊配備 2 臺回流污泥泵,流量420m3/h,1臺剩余污泥泵,流量 80m3/h,回流污泥泵每個周期運行 2小時,剩余污泥泵運行1小時?,F在只用 2 個模塊,每天運行4個周期,每周期 6 小時,進水(爆氣)4 小時,沉淀 1 小時,撇水 1 小時。2 號生物池 MLSS=7300mg/L ,3 號生物池MLSS=9300mg/L。SV30=26%,SVI=28 左右,泥齡在 9 天左右,DO控制在 2-4mg/L之間。幫我分析一下,是哪兒出了問題?
答:污泥脫水工序要控制好,如污泥加藥調質和脫水過程的管理,盡可能避免脫水濾液帶泥。 還要確認一下硝化條件是否滿足,如:堿度是否夠,如不夠,要投加碳酸鈉或碳酸鈣。
4.問:實際運行中堿度是否根據進水氨氮控制?控制在什么范圍?
答:理論上很容易計算,但由于水量和氨氮的濃度有波動,而且在處理過程中氨氮的濃度是動態的,因為氨氮被硝化的同時,含氮有機物還會氨化(在某處理時段會同存),此外原水中的堿度也會變化,在實際使用中可通過試湊法確定,并控制好出水的剩余堿度。
5.問:請教 SBR 工藝污泥負荷多少比較合適?(工業廢水為主,COD 在 700~1100 mg/L)。
答: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不同之處是其負荷條件是根據每個周期內,反應池容積對污水進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數來決定的。由于在反應階段活性污泥濃度在不斷變化,并隨反應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反應后階段的污泥負荷會大大低于初始階段。 日常運行中,應通過試湊法來確定反應階段前半段某一時間的污泥負荷最佳控制范圍。在進水量和濃度基本穩定情況下,也可根據某一固定時間的污泥濃度來大致了解和控制(時間上而不是空間上),還可通過反應階段的時間調節和控制。
6.問:在曝氣池停留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如果進水濃度高,加大回流污泥量是否能提高處理效果?
答:不能!加大回流污泥量并不能增加污泥濃度,而污泥回流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也要相應增加,使沉淀池內的污泥層下降,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時間也相應減少,這種情況下,回流污泥的量是增加了,但其濃度卻下降,回流至曝氣池的污泥絕對量并不會增加。與些同時,由于回流量增加了,可使污水在曝氣池的實際停留時間減少,進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量增加,使沉淀池的上升流速加快,造成惡性循環。所以要增加曝氣池污泥濃度,只有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或暫不排泥。
7.問:我們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是 SBR,原來處理效果一直可以,但近期由于進水的氨氮較高,處理效果下降了許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都不到 30%。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否采用分時段曝氣的方法?
答:估計是曝氣時間不夠,不宜用你說的辦法,應該采用非限止曝氣法,即在進水階段也曝氣,閑止階段也可取消并作曝氣用,目的是要增加曝氣時間,要確認堿度是否滿足,在目前情況下反硝化不必考慮。
8.問:我廠使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在初運行時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時好時差。不知是何原因?
答:確認處理效果不好時 pH 是否正常?生物膜是否太厚?溶解氧是否滿足?生物膜法的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
9.問:我廠是 A-B工藝,污泥消化池有時不穩定。尤其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消化池內泡沫過多的狀況,很容易泄壓,也很容易將阻火器阻塞。此種狀況一旦出現,就會發生需長時間排放冷凝水的現象。請幫助分析原因和提出解決辦法。
答:可能是新鮮污泥投加到消化池后沒充分攪拌,一般來說,新鮮污泥投入后幾小時內池內污泥至少應該全部翻動一次,這樣可使泥溫和污泥濃度均勻,穩定池內的堿度,防止污泥分層和形成浮渣。還要確認投配率是否相對穩定,溫度是否過低,這些會造成生化不徹底,使浮渣增多。
10.問:我廠是 AB 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最近曝氣池表面褐色泡沫多,SVI 值居高不下,而且沉降性差,二沉池表面有大塊的絮狀污泥上浮。上周也采取了加大排泥和加大曝氣的手段,略有好轉。但周末又有所反彈,比上次更嚴重。同時,MLSS值變化大,早晨是 1200,中午是900,下午是 3000,沒有規律性,讓人無從下手。
答:可能是諾卡氏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泡沫一般呈褐色或灰褐色)這類泡沫不能用水和消泡劑有效去除。一般在含有油脂類、處理負荷長期過低、泥齡過長等條件下較容易發生。 一旦發現生物性泡沫出現,馬上要采取措施,如提高污泥負荷,也可采取人工清除等措施,清除的浮渣應該進入剩余污泥處置系統,嚴格禁止重新回入廢水處理系統。日常運行時SRT要盡可能短,特別是在溫度高的季節,更要防止污泥負荷過低。目前應該增加B段曝氣池的排泥量,同時將 A的一部分污泥排入B段試試。
11.問:我廠一期處理量 1.4 萬噸,采用傳統活性污泥表曝法。進水月平均 COD 在300~350 mg/L之間,BOD在 100~180 mg/L 之間,TP在 6~8 之間,TN在 25 mg/L左右,廠位于南方。曝氣池混合液濃度一般維持在 2800mg/L,DO 在 2 mg/L左右,但多年來 SV(%)一直在 80%以上,SVI 則在 240 以上,最高時 SVI 可達 350。但出水水質較好,COD、BOD、SS能達國家一級標準,除磷的效果也好,平均能達 70%,脫氮效
果也能達 50%左右(雖然其工藝本身并無脫氮除磷要求 )。這是為什么呢?
答:除污泥指數高外其它基本正常,雖然工藝設計上沒有去氮除磷工藝,而氮、磷去除效果較好也是正常的,氨氮主要是通過細菌菌體合成去除的(也不排除有部分的硝化作用),磷除少量被菌體吸收外,大部分是被吸附在污泥內隨剩余污泥排放或是通過微單元的釋磷-聚磷而去除的(只是推測)。
本文由:m.hotelpuntaarenas.com 整理編輯 更多污水處理 問題 請咨詢:400-005-3360